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給予 #斯瓦米拉瑪

 

給予

斯瓦米拉瑪



幾乎所有孩子天性都相當自私,他們不願意把任何東西給別人。我則被訓練去逆轉這種傾向。

在山裡時,我通常一天只吃一餐。我會吃一張薄餅、一點蔬菜,再喝一杯牛奶。一天,快到一點鐘時,我洗了手、坐下,食物也端來了。我誦了感恩禱詞,正準備開始吃時,我的師父走進來說:「等一下!」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喜馬拉雅天空瑜珈】整體瑜珈預約體驗 #線上瑜珈推薦 #台中瑜珈推薦 #印度喜馬拉雅瑜珈傳承



新一季課程已經開始,歡迎預約體驗




瑜珈經中Abhyasa 字面上的解釋是練習,我們翻譯為勤修,因為它不只是一種或一時的練習而已。它包含了所有瑜珈支派整體的練習,例如禪那瑜珈:靜坐,例如虔信瑜珈:將一切供奉於神,也包含了行動瑜珈:善巧無私的服務。它也代表了不僅僅一段特定的時間得練習,而是持續地、完全專注於靈性上的勤奮修練,修練到它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修練到它成為我們,因此聖哲們對Abhyasa的解釋用了Sthitau,牢固、穩定、建立。定期、規律、不排他的練習,才是瑜珈經中「勤修Abhyasa」的定義。


真正的瑜珈靜坐練習,一定是整體的練習。不懂靜坐的瑜珈導引師不能將瑜珈導引帶到禪定的準備路上;同樣的不懂哈達瑜珈原理的靜坐指導者也很有可能忽略了調身、調息與調心需一體整備的道理。因此,我們的瑜珈沒有五花八門的名稱,只有一種,叫做為禪定所準備的整體瑜珈練習。因為我們認定的瑜珈,就是瑜珈經定義的瑜珈即三摩地。


如果你練習瑜珈的目的是希望逐漸提升自己的意識層次,而不只是身體的活動而已,如果你希望身、心、靈真正全方位的整合與協調,如果你也嚮往禪定的寧靜境界,如果你想要體驗韋達大師所說的境界,那真的、真的不是讀幾次書就能讓書本活用起來的實踐。如果你願意重視並承諾自己長期的靈性發展...

歡迎加入我們不因線上而失真的線上整體瑜珈練習,住在大台中的朋友,您則有雙重的選擇,線上或台中教室的練習,OM~~~


以下是最新教室的課表



立即預約屬於你的瑜珈旅程 ※

(更多詳細課程內容,請按閱讀更多~)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喜馬拉雅瑜珈靜坐傳承2025_超意識靜坐冥想一階工作坊

 

喜馬拉雅瑜珈靜坐傳承

2025冬季_超意識靜坐冥想一階工作坊

Superconscious Meditation Level 1

2025 歡慶斯瓦米拉瑪百年誕辰  許諾自己一個寧靜的未來

五週密集課程   喜悅生命內化的開始






練習冥想者的準備心態

在喜馬拉雅瑜伽士教授的王者瑜伽冥想系統中,我們會依照特定的步驟來指導學生進行冥想。它們看似簡單,但卻是進階冥想的基礎。許多人內心的自我可能會跳出來說:「我都已經練習靜坐一、二十年,我不需要基本的課程,我只想要更進階的東西。」這種態度是不正確的。

 許多求道者以為冥想就是練習讓心放空;又或者應該像運動員一樣屏住呼吸,但這些想法並不實際,尤其是在他們還沒有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以前,不應該就先練習屏息。在我們的系統中,我們會有依照次第,確認每一個人是否已經打好基礎。只有在確定學習者已經打好基礎之後,我們才帶領學生向前更進一步。

 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練習教導的並非技巧,而是經驗的傳授。我們期待學生應該先累積自己的練習經驗,例如我們在傳承的正式的師資訓練班中,我們並不鼓勵一階師資班的畢業生立即去教授一階的課程,因為即便是受訓的、有經驗的老師都需要大量時間內化。只有已經確實有了實際的經驗累積的老師,才具被教導的資格。每一種練習都有學習的先後順序和級數,在老師尚未精通每一種練習的要領之前,所能傳授的就只是技巧。

 基礎是一切的根本,許多練習過基礎靜坐課程的同學都給這樣的回饋,看似簡單,其實要精通仍然必須花費時間練習,而妙就妙在即便是簡單的練習,如果願意花時間精化,依然仍夠達到深層的意識層次。


現在就是學習靜坐冥想最好的時刻

那個讓你想逃的瞬間,藏著你最快的升級按鈕

 

那個讓你想逃的瞬間

意外地也藏著你更快升級的恩典

文: sujata




恩典總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從生活的四面八方悄然湧現。它並非總是帶著溫柔的微笑,更多時候,它穿著「不適」的外衣,輕敲我們緊閉的心門。 

請留意,當那熟悉的抗拒感從心底升起時,恩典已然降臨: 

在職場上,你嘔心瀝血完成的提案,卻被一位資歷比你淺的同事,指出了一個關鍵的盲點。你感覺臉頰微熱,第一個念頭是辯解與反駁。 

在家庭中,家人習慣性地念叨你亂丟的襪子,你心中瞬間湧起一股煩躁,想著:「這麼小的事,為什麼不能包容?」 

在朋友間,當眾人興高采烈地決定了下一個旅遊地點,而你內心卻不甚喜歡時,你選擇沉默附和,壓下那份「不想掃興」的真實感受。 

靜默營,正是將這一切濃縮的道場。這裡的靜默,遠不止於言語的止息。它是看似鋒利手術刀背後醫者的愛,旨在靜默我們內在的喧囂:靜默那份根深蒂固的驕傲,靜默那個自以為是的「不可一世」,靜默所有為自我辯護的內在噪音。 

今年選擇在靜默營靜默已經鈍化的口譯,讓位給年輕人去做他們更擅長的事情。既然沒有被指定工作,就決定自主改為靜默地幫忙在場練習哈達瑜珈的朋友們微調身體。在為夥伴們調整身體時,恩典的兩種面貌展露無遺: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朋友或敵人終將消融,願珍惜當下緣分,並看破死亡迷霧

 

朋友或敵人終將消融,願珍惜當下緣分,並看破死亡迷霧

文:sujata   教導之源:Swami Veda, Sadadeva, Stomaji



寂天菩薩此段的白話翻譯是

我的敵人和我的朋友都將不再存在;

連同我自己亦將成空;如是,

一切注定幻滅,何曾存有。


寂天菩薩闡明無常與死亡的真實,意在喚醒人心,使人於尚有機會時自省與修正,不致於臨終時悔恨莫及。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靈性故事生活應用_不移動的前進

 

靈性故事生活應用_不移動的前進


那向的旅程,既是完全的止,又是最深的前

sujata故事,它或讓這個真理閃現出更具體的光芒。

前,在一群山抱的幽谷中,有一座古老的寺院。院中有一位年的僧,名叫影。他心中燃燒著對悟」最熾熱的渴望,需要抵遙遠彼岸。

 每日,他最早起身,最晚歇息。他狂地誦經將經文背得熟;他刻苦地坐,腿的疼痛彷佛是章;他勤快地作,寺院打得一不染。自己視為旅人,正在一「修行」的漫道路上力奔跑。

然而,年復一年,他心中的焦躁不反增。他感自己像一隻在透明琉璃瓶中瘋狂振翅的飛蛾,看得見外面的光明,卻總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阻隔。他得自己「移」得快、不夠遠

一日,他法忍受種停感,前去求方丈的示。自己的困惑、努力與傾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