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_來自斯瓦米拉瑪的教導(三)
冥想不是…
冥想不是沉思或思考。沉思的確有益,特別是那些有關真理、和平與愛等正面概念的沉思。但它與冥想的狀態不同:沉思的時候,你需要深入理解一種觀念,開動腦筋去思考某種想法的意義和價值;但當你冥想的時候,你卻不會讓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任何觀念,而是遠超越這些精神層面的活動。雖然在冥想體系中,沉思作為特殊的練習也會被偶爾使用,但它只是一項單獨訓練。
冥想也不是催眠,更不是自我暗示。在催眠過程中,大腦會受到來自自己或他人的暗示,內容有可能是:「你越來越睏(或放鬆)…」因此,催眠會試圖安排、操縱、控制意念,讓其相信某事是有益的,或是讓大腦沿著某個方向思考。有時,這種提示是有效的,因為暗示的力量非常強大。但不幸的是,消極的暗示同樣也會對我們的各個層面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相反,在冥想的時候,你不需要給大腦直接暗示或試圖控制它。要做的只是觀察它,讓它安靜下來。你允許曼陀羅帶領自己深入自我,探索和體驗更深層的存在。從冥想的角度來看,催眠具有潛在劣勢,例如它會與大腦形成衝突,因為大腦對外部提示會產生微妙的抗拒。催眠或暗示這類行為或許有醫療效果,但我們卻無法將冥想與它們混為一談,這一點尤其重要。聖賢們認為,冥想恰恰是催眠的對立面——它是一種清晰的狀態,完全獨立於外界的影響和乾擾。
冥想還不是宗教。冥想不會透過某種奇怪而陌生的練習改變你的信仰或文化背景。它與宗教根本無關,而是一項實用、科學且系統化的技能,一種可以幫助你全方位了解自我的路徑。冥想不屬於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或宗教,它是一種純粹而簡單的方法。它探索生命內在的維度,最終使你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有些學者將這種內在的本性叫作三摩地,而有些人則稱之為涅槃(Nirvana),還有些人把它叫作「圓滿」或「開悟」。它當然也可以是「合一」。詞彙和標籤一點都不重要。冥想的目的是提升內在精神境界,而不是宣揚某種宗教。
社會上某些人所推廣的所謂冥想練習,實則摻雜了其他的宗教觀念和文化價值。學生會因此擔心冥想會擾亂他們的宗教信仰,或者他們必須放棄自己的文化背景去適應另一種習俗。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宗教所教導人們的是去相信什麼,而冥想帶給你的則是直接的自我體驗。兩個體系之間不存在任何衝突。崇拜、祈禱、與神靈的對話都是宗教的一部分。你完全可以做一個虔誠祈禱的教徒,同時,又是一個掌握冥想技巧的練習者,沒有必要為了冥想而信奉或拒絕某個宗教傳統。冥想的練習應純粹、系統化、有次第地進行。
冥想時,你需要學會:
如何放鬆身體;
如何以舒適、穩定的姿勢練習;
如何讓自己的呼吸平穩安穩;
如何平靜地目睹自己的思維如裝滿貨物的火車一樣在大腦中奔馳;
如何評估思考質量,提升正面、有益於成長的思考;
如何保持專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受干擾。
***** ***** ***** ***** *****
冥想學習不能依賴書本,
最好的學習是透過傳承老師的口傳教導
近期靜坐工作坊請連結參閱(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