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內在療癒選文一 斯瓦米韋達

 

靈,乃整體之源

斯瓦米韋達

翻譯 sujata





在過去三個世紀中,印度所遭遇的最大不幸之一,是西方學者將印度的經典譯成他們的語言,然後又以這些譯本回傳給印度人。翻譯的過程中,這些學者常把他們自己的觀點混入其中,彷彿那就是我們(印度)的思想。而我們這一代人,由於逐漸失去了對梵語、巴利語、以及俗語(Prakrit)的理解,只能依靠這些譯本閱讀。於是,我們誤以為那些是我們自己的觀念與傳統。除非深入兩個層面——原始語言的源頭以及個人的靈性體驗——否則是無法真正理解經典的真義的。

每個人都說「上主是一」。這是荒謬的!上主怎麼可能「是一」?「一」只是數字!上主超越一切數量。祂是圓滿(Purnam),不是「一」!那些宣稱「上主是一」的說法,其實是想表達「上主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一個實相存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實相,也沒有任何真實的本質能獨立於上主之外。這才是印度的觀點。「Ekam eva advitiyam Brahma」的意思正是如此——「唯一無二的梵」。

那些缺乏內在體驗的人,怎麼可能真正翻譯出《古魯·格蘭特經》(Guru Granth Sahib)或《吠陀》呢?這些譯者只是學會了如何把詞句放在這裡、放在那裡而已。如今在身心關係的討論中,也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情——理論的表述取代了靈性的體驗,而那正是本質被遺失的地方。

每個人都在談「心勝於物」,而每一位到世界各地演講的印度講者也常說,印度信奉「心能勝物」的力量。其實,沒有比這更荒謬的說法了。因為在印度的傳統中,「心」(manas)乃是「原質」(prakriti)的產物。它是原質中最精微、最細緻的展現——我在翻譯中稱之為「本性」,即「samyavastha」,那種原初的平衡狀態。心即是物質的一部分。 因此不能說「心勝於物」,而應該說是靈(Spirit)勝於心,靈勝於物。請務必理解這個區別。若不能明辨這一點,也無法真正理解「身心關係」。要理解這一點,必須擁有靈性的體驗,親身體驗到靈的存在、個體靈(jīvātman)的存在,以及那賦予心以思維、賦予氣(prāṇa)以生命力的生命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