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讓你想逃的瞬間
意外地也藏著你更快升級的恩典
恩典總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從生活的四面八方悄然湧現。它並非總是帶著溫柔的微笑,更多時候,它穿著「不適」的外衣,輕敲我們緊閉的心門。
請留意,當那熟悉的抗拒感從心底升起時,恩典已然降臨:
在職場上,你嘔心瀝血完成的提案,卻被一位資歷比你淺的同事,指出了一個關鍵的盲點。你感覺臉頰微熱,第一個念頭是辯解與反駁。
在家庭中,家人習慣性地念叨你亂丟的襪子,你心中瞬間湧起一股煩躁,想著:「這麼小的事,為什麼不能包容?」
在朋友間,當眾人興高采烈地決定了下一個旅遊地點,而你內心卻不甚喜歡時,你選擇沉默附和,壓下那份「不想掃興」的真實感受。
靜默營,正是將這一切濃縮的道場。這裡的靜默,遠不止於言語的止息。它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旨在靜默我們內在的喧囂:靜默那份根深蒂固的驕傲,靜默那個自以為是的「不可一世」,靜默所有為自我辯護的內在噪音。
今年選擇在靜默營靜默已經鈍化的口譯,讓位給年輕人去做他們更擅長的事情。既然沒有被指定工作,就決定自主改為靜默地幫忙在場練習哈達瑜珈的朋友們微調身體。在為夥伴們調整身體時,恩典的兩種面貌展露無遺:
有些人初時緊繃,但在覺察的瞬間,他們選擇了靜默頭腦的評判與身體的抗拒,於是,身體與臉龐如冰雪融化般綻放出釋然的微笑——這是靈魂在放下自我後,所體驗到的自在與通達。
而另一些人,則用緊鎖的眉頭與僵硬的肢體,頑強地抗拒。他們的沉默,僅是嘴唇的緊閉,內在卻正上演著一場「我執」的保衛戰,拒絕鬆開那個名為「自我」的堅硬外殼。
這每一個片刻,都是靈魂的十字路口。你的選擇是什麼?
是聽從那個習慣性防衛、辯解、退縮或迎合的聲音?還是能在此刻停頓一下,深吸一口氣,嘗試一個不同的選擇?
選擇感謝那位指出盲點的同事,你便靜默了驕傲,世界從「維護自我」的狹窄,擴展到「解決問題」的寬廣。
選擇平靜地撿起襪子,你便靜默了不耐,從「權力鬥爭」的慣性中轉身,踏入了「理解與和睦」的空間。
選擇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旅遊偏好,你便靜默了委屈,從「壓抑討好」的牢籠,走向了「真實連結」的關係。
要知道,所有能夠刺破「Ahamkara」(我心、自我)堅硬外殼的發生,無論它當下令人多麼不安,都是恩典,都是生命送來的吉祥兆頭。
這需要深植於內的信心與破繭而出的勇氣。當我們真心決定擺脫習氣的桎梏,這些如神之恩典的挑戰便會接踵而至。它們不是懲罰,而是最珍貴的試煉,不斷叩問著:
你是否真的準備好,來一場華麗的「轉身」?而這場轉身,始於你願意在內在,為驕傲、為恐懼、為一切自我的喧囂,按下靜音鍵。
那個在會議上點頭接納意見的你,那個在家中彎腰拾起襪子的你——每一個微小的、逆著習氣而行的選擇,都是一次內在的靜默練習,一次無比華麗的靈魂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