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吃的藝術~~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吃的藝術~~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為什麼有的人控制不了食欲?
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心理層面的因素,它怎麼來的?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欲望,這種訴求?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食物放入口中,像許多抽菸的人不自覺地點燃香菸一樣。我發現,我們身體這個開口的地方,這張嘴,是我們許許多多問題的禍首。從口裡吃進去的,從口裡吐出來的都會製造問題。在心理上,我們會尋求口腔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的根在我們嬰兒期就紮下了。我哭鬧,所以我的媽媽把我抱起來餵我吃奶,或者把假奶嘴塞入我口中,因此我們從小就把口腔活動和安全感聯想到一起。大多數有進食過量問題的人(請注意,我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是因為他們感覺沒人愛他們,沒人欣賞他們,沒人體諒他們。而在潛意識中有著記憶,安全感和食物,安全的情緒和食物,愛和進食是聯想到一起的,明白嗎?所以你的潛意識說,唉,怎麼辦?於是冰箱就成了替代了媽媽的角色。如果你承認這正是你的寫照,你有吃個不停的欲望因為你想要得到愛,想要有人照顧你,那你就可以從這個心理層面著手,看看怎麼樣才能真正填補你的安全感。



你也許讀到我們過去發給你的小冊子寫道:「如果你的心靈是充實的,你就不需要猛去填你的胃。」我們的心是會有不安全感,會有空虛感。當今這個社會處處講究成功,而不追求幸福,以致於處處是成功多過幸福的人。追求高度經濟效率的結果是,大家沒有時間好好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見了那份閒逸的互動,少了那種輕鬆的溝通。我們心中默默生出一種空虛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填補,所以就試圖以填飽肚子來替代填補空虛的心靈。我們的肚子有很大的伸縮性,所以我們就猛往裡裝食物,結果肚子滿了,心卻還是空的。更何況心理的欲望是永遠填不滿的,你想一想,就算你暫時滿足了一個生理的欲望,然後又如何呢?你不妨縱容你吃的欲望,但是自己心理要明白,我是無法借這個得到滿足的。在吃以前,自己要知道。不要騙自己。

假如你明白因為是內在的不安全感引起你進食的欲望,你其實缺的是愛,是有人需要你,是有人照顧你。假如你看清楚你生命中欠缺的空虛的是這個,你已經戰勝一半了。你問,“然後呢?就算我少吃一點,我還不是一樣的寂寞?我該怎麼辦?”對於進食過量的人,答案是愛。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之談,如果我自己沒有經驗過的事,我怎麼同你們分享。我也曾經在面臨該不該再多吃一點食物的時候,內心有過掙扎。我的結論是,愛別人的人,自己不會胖。我小時候讀過一本印度哲學的古書,其中有一段故事,講有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丈夫出了事要做二十年牢。這妻子發願,要在丈夫出獄的時候仍然能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所以她每天早晚就站在鏡子前面幾分鐘,看著自己不許容貌改變。因為這樣自我暗示的精神力量,她真的沒有變老。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

好,你說,“我同意我確實需要愛,可是我得不到愛,我又怎麼辦?”我的答案聽起來像是老套的東西。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的,哲學的,心理學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談。可是你知道老套和道理的區別在哪裡?如果我照著去做,就是道理。如果不做,就是變成老生常談的。當你想逃避,不想做,你就想,“啊,這不過是老套嘛!我早知道了。”其實道理每個人都懂,不同之處在於,只要你照著去做,它就變得寶貴了。我發現,如果你覺得沒有人愛你,解決的法子是:主動去愛別人。這很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的自尊心,我們的自我意識,太強烈。“不論我怎麼做,他不會改變的,我已經試過太多次了。”是的,要克服愛的挫折是很困難的,大家都是這麼說。“告訴我,難道叫我強忍住怒氣,忍住所受的傷害,讓內心飽受侵蝕,這會更容易嗎?”我們一生對許多人不滿,不論是妻子對丈夫,丈夫對妻子,兒女對父母,父母對兒女。是的,人生是會面臨很多困難。可是我還是說,去作更困難的事,採取主動,你才能去除孤寂感。


在人類的文明史中,食物都是傳遞愛的工具。你為你所愛的人準備餐飯,你會請你關心的人來家裡吃晚飯,你想跟人交際進一步熟識,你就找他來用茶點,你不想跟某人繼續交往,就不再請他來用餐。把進食和愛連結在一起,已經成為我們不自覺的文化儀式。你明白這一層關係了嗎?你覺得孤單,為了要壓抑孤寂感帶來的空虛而想吃東西。我勸你不要用這種替代方式去排解,最好不要單獨進食,和別人分享你的食物,你會得到更多的滿足感。我常常講,我從小就吃很多甜食,現在這年紀知道不應該多吃,但我內心有掙扎。怎麼辦?我叫我的孩子過來,請他們張開口,我餵他們吃一口甜食,他們的新陳代謝快,消化快,不會有問題,而我自己吃的欲望也得到滿足。

印度有個古老的寓言故事,是關於吃的。故事說上帝有兩群兒子,一群是善良的天神,另一群是邪惡的阿修羅。有一次上帝要考驗他們,就要他們一起來用餐,但是上帝把他們的手臂用木條纏上,所以雙手不能彎。吃飯的時候到了,上帝招呼阿修羅先開動,只見他們伸直手去抓食物,但是沒法放進自己口中,怎麼樣都吃不到,個個氣極敗壞。上帝說,好吧,你們不懂怎麼吃,就請離座。然後上帝叫天神進來吃,只見他們每一個都吃得很開心,因為他們拿起食物相互餵對方吃。天神不只享受到美食,他們還同時享受到彼此的愛。

把你過剩(不是吃剩)的食物送給別人享用,送給你的鄰居。把這變成一個習慣,除非有人和我一起進食,我就不吃。分享,不要自己單獨進食,好嗎?

你要享受食物。這怎麼說?你當然享受食物,否則你不會去吃它。不是的,因為你不懂怎麼享受食物,所以你有暴食的毛病。

根據瑜伽的哲學,享受來自於兩個源頭,真正的樂趣來自於自制和專注。你要懂得自我節制,不用很多,稍微節制也可以。現在外面世界有這麼多的誘惑,又都是觸手可及,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就學不到自制。我們想要就去拿,就去做,非得到不可。是我的東西,我愛怎麼作是我的權利,這是我的身體,我高興怎麼就怎麼,你嫌我胖?那是你的問題!

假如所有的人完全沒有自我節制,這個社會都要解體,不是嗎?自我節制與享受和到底有什麼關係?樂趣的頻繁與樂感的強度成反比。我再講一次,樂趣的頻繁,與樂感的強度,互成反比。我們有很多樂趣,但是卻又往往覺得不能享受到那份樂感,不是嗎?問題出在我們太縱容自己於樂趣之中,縱容又再縱容,樂趣太頻繁以致於我們的感官變得麻木。

這也就是為什麼暴食的人往往不能真正體會飢餓。他們體會不到,因為他們的感覺系統,從舌頭一直到直腸這一段彼此相關的器官,都麻木了。我們要了解我們內部的器官系統,你做過吃東西的夢嗎?大多數吃東西的夢不是因為飢餓而產生,反而是因為你的胃太飽了。因為胃裡的東西太多,就刺激到食道底端的神經,然後反應到食道頂端,再到你的口部,你就夢見自己在吃東西。我們內部的器官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器官如果麻木了,就感覺不到了。

你還記得你上一次享受吃蘋果的樂感嗎?你早上剛吃過?你還記得它是什麼滋味嗎?抓過來囫圇吞嚥下去不是吃。吃有吃的藝術。以前的人在進晚餐時,大家圍坐在桌旁,會先說一段禱文,也會等大家到齊了再開動。現在的人住在公寓裡,過著孤單的日子,下班回家自己隨便吃點什麼現成的,喝點可樂吞下去。你這樣怎麼能希望身體健康,精神富足呢?你拿起蘋果,咬一口,咀嚼幾下,吞下去,你在趕什麼呢?你把蘋果拿在手裡,曾經享受過它給你手指的觸感嗎?那是什麼感覺?你有把心放在指尖,體會那妙觸嗎?你曾經享受過蘋果給你視覺上的享受嗎?你有好好端詳它的色澤,像是端詳一朵嬌豔的玫瑰?品嚐的感覺有一半是來自嗅覺,滋味一半要靠鼻子。蘋果咬在你口中,你曾經慢慢地感受它的氣味嗎?要享受觸覺、視覺、嗅覺,然後才是味覺。你看,這就需要點節制的功夫,要有點耐心。這樣子有條不紊享用吃蘋果的滋味,比起吃上一整桶蘋果還好

以後你吃任何東西,記住,色香味觸的感覺都要體會到。好,東西吃進口中,還有一點。在印度我們說「固體用喝的,液體用吃的。」喝橙汁就要像吃固體食物,讓唾液和果汁混合才嚥下去,在口中給它一點時間。消化有一半要靠唾液,如果食物沒有充分和唾液混合就進入胃中,胃就要分擔嘴的工作。胃可沒有牙齒,牙齒生在嘴哩,你就應該用它,好讓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如果胃負擔過重,受到過份刺激,感覺就會紊亂,你就不容易分辨究竟是飢餓,是不飽,還是胃在抗議些什麼。所以說,固體用喝的,它們應該經過充分咀嚼成為液體一樣。

在你吃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在舌頭的味蕾上,留意那滋味。如果你吃了東西卻記不得它的滋味,你怎麼樣能得到滿足感呢?吃有吃的藝術,吃有吃的技巧。現代的人對於該吃些什麼很注重,可是很少人談該怎麼樣吃。

廚房是個神聖的地方,食物是你生命的元素之一,你在廚房烹調食物,心態一定要平和,專注。我告訴你一個在我童年發生的事。我來自一個非常虔誠修道的家庭,我六七歲的時候,家住在喜馬拉雅山下一個城鎮的郊區,有一天晚上我家中來了一位斯瓦密,斯瓦密就是印度對僧人的稱呼,他們習慣穿橘紅色的袍子,代表火也代表東昇的太陽。他靜靜地坐在屋外,據說他已經有二十五年都沒說過話了,如果有必要,他就短短幾個字寫在隨身帶著一片板子上。第二天早上,我的母親為他準備了一份盛餐,裝在幾個銅碗,擺在銀盤上,上面蓋上雪白的布,由父親端去供養他。斯瓦密揭開白布,只拿一小碗,揮手示意父親把其他食物拿走。父親很訝異,問他說,您昨天從山中走了一天出來,昨晚也沒吃東西,為什麼不多用一些?斯瓦密拿出板子,寫“我不接受嗔心作的食物”。父親非常震驚,因為的確我母親在作飯的時候,只有那一道是心平氣和之下作的,後來她為了家裡有點事動氣,其他的食物是在怒氣之下準備的,所以斯瓦密不接受供養。所以你進廚房,應該要注意自己的心境。

要解決你暴食的毛病,還有一個重點,要認識一個知覺中心,就是你的肚臍部位,包括胃部和橫膈膜部位。你要試著去知覺它,看著它。你已經讓它變得模糊,麻木而不靈敏。你從不去留心它,不知道它的情形。你不會聆聽自己的身體,不能區別什麼是想吃的心理欲望,什麼是該吃的生理反應,所以你要學會知覺身上這個部位。你要學的第一步,是學會運用橫膈膜呼吸。橫膈膜呼吸法不只能幫你克服暴食的問題,也能幫你把心靜下來。多數的人不懂怎麼樣正確地呼吸,坐在那裡脊椎彎得像把弓。窩在沙發椅中,脊椎一定是彎的,結果呢?胸腔不能擴展,肺像一團擠壓的海綿,空氣進不去。

所以我們不斷地,不斷地提醒你,坐直,打開胸腔,豎起脊椎。注意自己的姿勢,學習從肚臍、胃、和橫膈膜部位來呼吸。

大多數人都沒有固定時間如廁的習慣,規律解大便和胃口的規律是相關的。如果你控制不了進食,至少要控制食物的排出。每一個人都應該養成在早上固定的時間如廁。你問,這可能嗎?是的,絕對可能。也許你要用一兩個星期才能養成這個習慣,但是這絕對是你所需要的,最良好最健康的習慣,你也應該訓練你的孩子養成這個習慣。早一點起床,喝些熱水熱茶,冷的也行,有生氣地大步走動,然後不論你有沒有便意,都去如廁。不消一兩個星期,你就養成習慣了。一旦如廁有規律,你體內的韻律就會重新啟動,你的胃口也會變得有規律了,我保證。如果你不願意試其他的,至少試一試這個,預防勝於治療,你收穫的將遠遠大於你付出的。

講回自我節制,自己在心中默默地立個誓吧,下一次進食的時候,我在填飽肚子之前,少吃五口就好,五口就好。至於你們剛剛開始的人,打個折,甚至三口也行,三口。你可能會覺得沒吃飽,但是通常你站起來,離開飯桌也就沒事了。所以,如果你覺得沒飽,停不下來,那麼想想自己五分鐘之後會是什麼感覺,你就會明白真的不會餓。一點一點試著作,好嗎?你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聖人。有的人大吃大喝之後從事激烈的節食,然後又回復大吃大喝。最好的節食是有節制地進食,心中明明了了,用餐之前下個決心,我要少吃三口。這不是自虐,這不會太困難吧。

~~~心靈瑜珈:改變生命能量的20個法則 台灣明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