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人生的靜坐墊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人生的靜坐墊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我們的思緒經常雜亂無章、奔馳如雷,不受意志所控制。你可曾細心覺察,此刻當下,究竟有多少念頭是根據意志產生?你能完全控制每一個想法、念頭嗎?

每當感到沮喪低落的時候,你會成日怏怏不樂,或是浮現如此的念頭:「別再垂頭喪氣了,走出房門,振奮起來!」當你躺臥在床,連續沉睡十二個鐘頭,卻依然感到疲憊。你會繼續窩在床上,或是跟隨內在的聲音:「該起床了,到浴室沖個澡,把自己打理好,趕快去靜坐。」

你能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狀況時,臨危不亂,做心的主人嗎?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不去做傷害自己的事嗎?你能告訴自己的心,從此刻起,不再受到任何負面情緒的干擾,不因心緒的波動而產生忌妒、憤怒、傷心,以及任何暴力的想法,也不再陷於挫折感當中嗎?


如果你無法真正控制、瞭解你的心,你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乃至於眼光所及,都會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當你缺乏覺知,無論看見任何東西,都只是巧合而已:一束光線恰巧落到視線當中,你只是被動地看見光,因為你並沒有主動去控制視覺。

如果無法控管自己的心,創造力就會變得非常有限。所以在茫茫人海當中,只有一位愛因斯坦,一位耶穌基督,一位佛陀。但就瑜伽、禪修的觀點而言,耶穌、佛陀的心識,你也完備俱足,因此你必須擁有高遠的眼光,立訂崇高的志向。如果窮及一生仍未達成目標,並非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潛能未能充分發揮。當你的心與意志力無法充分工作,你便無法靜止下來,安定與祥和之境也變得遙不可及。

你可能會問,創造力的本質看似是活躍的、變動不定的,跟我所說的安定、祥和之境,兩者間是否會產生衝突?

從我的觀念來看,唯有在心如止水時,才能產生創造力。一顆散漫、暴走的心靈是毫無創造力可言的。安住在靜定的狀態,才能真正跟隨內在的指引,讓創造力發揮到漓淋盡致。

舉例來說,在明月高懸的夜裡,站在湖邊,觀望波濤洶湧的湖水,底部的淤泥、砂石全被捲到湖面上來。強風使勁吹襲,湖面滿是波浪與皺摺。當你抬頭望向天上的滿月,你能同時在湖面上望見月色及自己的倒影嗎?當然是看不到的。唯有在湖水平穩、靜止之時,你才能見到月亮的倒影映照在湖心,甚至窺見湖底的石頭。

要讓心具有創造力,唯一的辦法是,讓心成為靜止的湖面。在靜定的當下,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從湖底浮出水面,你將毫不費力地使其充分顯現,同時覺察到更高的心靈層次,若是畫家,就會作畫;身為詩人,就會寫詩。

如果我現在說了「藍色襯衫」這四個字,你的心是不是就飛去追著「藍色襯衫」了呢?當我說完話,目前在場的六十個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浮現一件「藍色襯衫」,以及與此相關的記憶,但每個人腦中浮現的畫面都不同。

你可能回想起,上次看到某人穿了一件藍色襯衫,或是憶及某日見到一件展示在商店櫥窗的藍色襯衫,接著又想起上次在商店前所發生的事情。你就此不斷聯想下去,心便飛走了。從這個例子看來,你真能控制自己的心,做心的主人嗎?

當我指稱「你」,這個所謂的「你」一定包含了你的「心念」。如果我把你的心念拿走了,你還會是一個完整的人嗎?你若沒了心念,就如同一只空的陶罐。一只空罐還有許多用處,但是一個沒有心念活動的人,內在空無一物,還能做出什麼貢獻呢?

大多數的人,並非在有覺知的狀況下去選擇要做的事情,而是心中剛好浮現某些念頭,便憑著一股衝勁展開行動。他們缺乏掌管自我心念的能力,導致創造力無法充分展現。

靜坐的路即是一條專注的路,你必須找到原點,藉此尋得每一個行動的中心所在。你的行動是從哪個中心發展出來的呢?有些人的中心是以「性」為主,有些人的中心在「肚臍」,所以不斷將食物裝進肚裡。這些人不再向上生長,而是往水平生長,因為他們的心時時感到空虛,無法充實。

其實,我們的心靈都不是圓滿的,常有空虛的時候。如果這個心念在腸胃、腹肚的話,它就會告訴你,我感到飢餓,所以自然會希望以進食撫慰空洞的心靈。我們不知如何充實心靈,只好找出替代的方法,以為填飽肚子,就等於填滿心靈。我們尚未尋得更好的選擇,可以真正填補心靈的空虛。

靜坐是一個讓你找到「中心點」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源頭究竟在哪裡,知曉「自己」的真實意義,並且明確瞭解到,我就是那個So Ham。

當我說「我」的時候,這個「我」的念頭是從何處產生的呢?一般人在說「我」的時候,指的是「我的身體」。若是有個孩子問母親:「我是不是看起來很美麗?」他的意思應該是:「我的膚質是不是很滑嫩?我的外表是否看起來很漂亮?」

但那個「我」並不是真正的「我」。當「我」要寫詩的時候,「我」不是用皮膚寫作,詩的靈感並非來自皮相的臉孔。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他的論述來自於一顆思考縝密的心靈,而非源自皮膚。所以,你必須仔細地去察看心靈,尋找那個所謂的「我」在哪裡。當你找到「它」的時候,你就會瞭解到,這是宇宙一切萬物的源頭,也是你生命的源頭。然後你會得到領悟:我是它,So Ham。

在印度的婆羅門祭師,每天早晨都會面朝東方,向太陽祈禱:「如此光耀的光,就是我,我就是那個,So Ham。」

無論是在早晨到戶外運動,或是靜坐,都要面向太陽,讓溫暖的陽光灑遍全身。身體接受日光照耀的同時,我們的內在也擁有同樣的光亮。而內、外在的光明,來源也都是相同的。

開始學習靜坐時,第一要務是建立固定的靜坐時間。在家裡找一個固定的地方,當作日後靜坐的所在。我們在家中規劃出許多不同的地點,專門做特定的事情。譬如浴室是盥洗身體的地方、在餐廳裡進食、在臥室中休眠。那麼你也應該要找到一個能洗滌、滋養心靈的特定地點。當你開始認真靜坐後,一定會注意到,無論是生活習慣、心態、想法,都會漸漸產生一些細微的改變。

你要尋找一個固定的地方來靜坐,但該如何覓得適當的靜坐地點呢?你可以在房間慢慢走動,保持覺知及呼吸的流暢,用心感受一下,房子裡哪個角落是你心目中最當你尋得一個喜愛的地點後,找一個平坦、結實的靜坐坐墊,墊子必須兼顧穩固和舒適,並且高度、軟硬適中,然後你必須在相同的地點靜坐,每日至少一次。

的地點?最後,你一定能在家中找到一個最喜愛的角落。

我的老師Swami Rama總是要求學生按時靜坐,但隔了幾個月再見面時,學生常會抱怨,已經規律靜坐一段時間了,但卻一點感覺也沒有。此時,Swami Rama就會跟對方說:「恭喜你。」

為什麼老師要說恭喜呢?因為許多人在靜坐時,心中是有所期待的,期望得到某種特殊的經驗或感覺。但真的懂得什麼是靜坐的人會知道,在靜坐時,唯一能夠期待的經驗,而且是唯一正確的體驗,就是靜止。

平靜就是靜止。並不是讓感官變得遲鈍,像是吸食迷幻藥,或者是注射麻醉藥的感覺。在靜止中,你會變得非常敏銳,對於內在真我的覺察變得敏銳,而不是對外在其他事物變得敏銳。自我在感受自我,意識在覺知意識,才是靜坐,而非脫離自身,覺知其它的人事物,或者不斷耽溺在回憶之中。意識知道自己是有意識的,這才是靜坐。

有位學生求教Swami Rama:「大師,我依照你的方式靜坐,可卻什麼都沒有發生,我什麼都感受不到。」

老師問他:「告訴我,你目前一次靜坐多少時間?」他回答:「我大概每次都可坐半個鐘頭。」老師再問他:「真的嗎?你可以坐半個鐘頭都保持不動?」他點頭表示,半個小時都能維持端坐,不動如山。老師聽了便笑著說:「喔,那你告訴我,在三個月以前,如果有人問你,是否能坐著半小時不動?你做得到嗎?」

他回答:「不可能,三個月之前,我根本辦不到。」

老師笑著說:「這就是很大的改變啊!你怎能說一點改變、一點感覺都沒有呢?」

如果你在規律練習靜坐六個月後,可以讓身體靜下來半個小時,至少你意識裡有一個部分已經處於靜止的狀態了,其中有些微妙的改變正在發生。我們心都是片刻不停地流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頻繁擺盪,比流沙變化的速度還要快,可說是極度不穩定。但若如此變動劇烈的心靈能夠真正靜止、歇息下來,你將會獲得人世間最大的喜樂,這是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比擬的喜悅感。

若你希望尋得人生真正的喜樂,就去學習靜坐,學著如何才能將心靜下來。這個安定詳和的狀態,有人稱之為平安,有人稱它為喜樂,有人稱其為祥和。但對於靜坐來說,都是同一件事。當你能放下俗塵之事,將心淨空,才能得到充實,獲致圓滿。

在人生當中,最大的幸福是能夠讓心完全平定、靜止。舉例來說,當你獨坐在一條流動的河畔沉思,或是獨自攀登一座高山,又或享用最喜愛的甜食,將食物放進口中的那一刻,為何心中會湧現喜樂感呢?

喜樂來自於專注。當你將你心愛的人抱在懷中時,最大的喜樂感來自於專注。如果你的心沒有放在對方身上,你會感到喜樂嗎?假如你懷裡抱著一個人,心裡卻想著另一個人,那還會有樂趣嗎?所有的樂趣都來自於專注,而你專注的所有對象,就是樂趣的來源;而你專注想逃避的一切事物,就是痛苦的來源。

如果你希望好好享受食物,請不要獨自將三明治帶回自己的房間,打開包裝、囫圇吞下。進食之前,你得先充分觀察、感覺眼前的食物。很多人問我關於進食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才能節食成功,或是怎樣去烹調素食?我從來不告訴人們什麼該吃或不該吃,雖然這也是很重要的事,但對我而言,它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進食當下的所存的意念。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就該從轉變心念著手。

進食本身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也是一門藝術。當今大家所談論的焦點,都是烹飪之學,但我認為深究進食之術,要比鑽研烹煮食物來得更重要。

在進食的藝術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專注;而在烹飪的學問裡,任何一種烹調,都有兩種祕密香料:第一想像力,第二是愛意。對於烹調佳餚的廚師而言,這兩種祕密香料絕不可少;而對饕客來說,讓每樣食物嘗起來都很美味的秘密就是專注。

慢慢將食物放進口中,用心品嘗它。世界上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品嘗所吃的食物,但若能依照這樣的方式去進食,你會發現,只需要較少分量的食物就能得到飽足感,因為你的心靈已獲得最深的滿足。

一般人為什麼需要做夢呢?因為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緊張和壓力及尚未達成的願望,但我們卻不斷壓抑這些念頭,以致於心力交瘁,所以需要三小時的睡眠來恢復精力。剩餘的五個小時,就讓這些被壓制的欲望呈現在夢境當中。

但對於一個真正靜坐者而言,他能在靜坐時將心洗淨,所以回到世間生活時,對於凡俗事物的反應將會有所不同。在靜坐者的眼裡,一切都是平等的,無論發生任何事,他只作為一個觀察者,平靜地去觀看,而不會讓心捲入其間,產生波動。靜坐就是在尋找、體會、重新發覺那份永久的純淨、覺醒、自在,不再受到任何的對象、想法所綑綁、拘束。覺知自己本來就是光,而能克服身體的小病小痛,理解到肉體是軟弱的,意識能夠克服身體的不適,心再也不受到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