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階梯
Sujata
學習瑜珈的道路上,荊棘與障礙從不缺席,它們不斷測試我們對於目標與初衷的清潤度。
最初,我們常在不同的「身體活動」之間拉扯:一邊想學瑜珈,一邊又想學拳擊、氣功、有氧;好不容易定下來了,心又停留在體位法「精進」的追求上。哪裡有知名老師、哪裡有風行派別,就急著「不能錯過」,心態彷彿排在名店拉麵前——「不排可惜」,沒跟上,好像就會損失什麼。
接著,當體位法覺得乏味了,又想投入頌缽、靈氣、催眠,彷彿在靈性世界也要添幾個與「療癒」相關的標籤。再往深處走,投入瑜珈的廣大海洋,心開始狂奔於真理與知識的渴望——又想學好這個哲學,又想讀更多經典;有了些許理解,便急於立說、立派,建立自己的一套。
然而,依據聖哲的經驗,從物理慾望到靈性知識的慾望,看似層次不同,卻都可能構成障礙。即使獲得知識,最終仍需把知識放下,從加法回到減法,才能走向真正的證悟。道路漫長,如果沒有目標、沒有導師,每一個十字路口,都可能成為考驗。
在成為穩重的大象之前,奔跑與跳躍只是階段,而不是目的。你在選擇老師,老師也在選擇你。瑜珈之路遼遠深長,歷代聖哲的慈悲教誨,是我們的地圖,提醒我們不致迷失。
願與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