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你是你人生劇本的劇作家

 

你是你人生劇本的劇作家

 

sujata

 


若你當下的基調情感是恐懼,你可以將它轉化為安全感;若你過往的基調情感是憤怒,此刻你也能將其轉為慈悲或愛。這不僅是一句安慰性的勸勉,而是一種深層心理與靈性轉化的原理。

所謂「基調情感」,是一種長期潛藏於心底的振動。它不是表層的情緒波動,而是如音樂的主旋律一般,決定了整首生命之歌的走向。若一個人的生命主旋律是恐懼,那麼無論外在環境多麼安穩,他的心仍會不斷尋找威脅;若主旋律是憤怒,他的世界便會被敵意與對抗的節奏主導。

你也可以如此理解:基調情感不僅是心理狀態,更是一種內在的振動頻率。在靈性哲學和量子物理的比喻中,我們所處的宇宙充滿能量,而我們內在的基調情感就像一個持續發射的信號塔。 

高頻與低頻的區分: 恐懼、憤怒、羞愧等屬於低頻振動,它們會使心智緊縮、身體能量阻塞。安全感、慈悲、愛、喜悅則屬於高頻振動,它們使能量擴張、心胸開放。

 

實相吸引的原理: 根據「物以類聚,能量同頻共振」的原理,一個長期處於低頻基調的人,會不自覺地吸引或創造與之相應的外在事件和關係。例如,一個恐懼基調的人,即使在安全環境中,也會特別關注負面新聞、結交容易擔憂的朋友,或將伴侶的行為解讀為潛在的威脅。這不是「懲罰」,而是內在振動忠實地顯化於外。

然而,這樣的基調並非注定如此。透過覺察與修煉,它可以被改寫。冥想的本質,正是讓我們看見那個「正在運作的底層模式」,並從中獲得自由。

舉個例子:有一位長年生活在焦慮中的母親,內心深處始終懷有一種「世界不安全」的信念。即使孩子平安健康,她仍反覆擔心未來的變化。某天,她開始靜坐,學習觀察自己的恐懼,不急著消除它,而是對它說:「謝謝你提醒我想要安全。」當她能夠安住於這份覺察中,那份恐懼漸漸轉化為一種更深的信任——信任自己、信任生命的流動。她的基調情感,從恐懼轉為了安全。

又如一位經歷背叛的人,長期心懷憤怒,凡事都帶著防衛。透過冥想與反省,他開始明白:那份憤怒其實源自於對愛的渴望與失落的痛。當他不再與怒氣對抗,而是願意看見背後的傷痛時,心中自然生出慈悲——不僅對他人,也對自己。這時,憤怒轉化為愛,防衛轉化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