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靜默的藝術_斯瓦米韋達

靜默的藝術

斯瓦米韋達
翻譯sujata

[本文擷取自2007年在香港團聚的演講

我們都來自靜默,最後也將重回那個靜默。最終,你重新歸回靜默。當三個靈魂結合了,那圓形胚胎在靜默中形成,慢慢地,子宮的精微覺知波浪開始成形,往世極為細微的印象,過去開悟片刻的所有記憶都被遺忘,是的,連前世開悟的記憶都會被遺忘,再一次,業印重生,再一次,那絕對神聖的靜默降臨。

慢慢地,父母心靈念頭的吵雜聲音穿透那個靜默,開始改變了胎兒原有連貫的寂靜,慢慢調頻與那些不連貫的雜訊同步,於是乎真我被忘記了,不斷地產出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真希望我們不是那胎兒靜默被淹沒的原因,印度傳統以及喜馬拉雅瑜珈士們都認為,孩子的教育開始於受胎前三年,完成於子宮內的九個月後。之後,所有塵世的吵雜以及和大人們,開始毀掉干擾那些原來已開悟的或原本無邪的靈性,而我們稱它做教育。
(譯註:有關家庭形成以及培育靈性孩童請參照部落格另外兩篇文章:
如何將靈性培育帶入家庭

培育靈性孩童九階段


我們生於母親子宮的內在靜默,什麼母親呢?不只是三個靈魂結合的那個親身母親,最古老的瑜珈傳統稱上師為金胎藏,金色的子宮。據說如果你待在上師的子宮中三天三夜,你就變成一位與梵同行之人,一個和神一起漫步走在一起的人,如同在卡達奧義書中的納奇凱達,敲了死神的門,在領受開悟之恩前在死神家中待了三天三夜那樣。

我們的人生旅程就在這聒噪的干擾下度過直到生命結束,當大腦這器官關機了,再一次進入完全的靜默時,我們之中的很多人開始感覺害怕,那些聒噪的我們會害怕,其他人會進入靜默,大多數人稱呼那個靜默為死亡。從那個靜默我們融入並再次進入靜默,但我們其實沒有真正忘記我們的源頭是靜默。每天晚上我們厭倦了白天的吵鬧,不知不覺地進入睡眠的靜默。如果有人睡覺時說話,每個人都會笑話他,唯一的差別是瑜珈士是有覺知的睡眠,而你是無覺知的睡覺。

在吠壇多的經文中,有許多關於睡眠本質的討論。經文描述睡眠和無上喜樂(阿南達:神聖的至喜)就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是有覺知的,那就是阿南達,如果是無覺知的,那就只是模糊的知覺,心靈被迫的休息。我們渴望那個靜默,我們到森林裡探索,我們坐在流動的溪流旁邊,當你坐在安靜的流水旁,一點都不想起身,因為這裡如此祥和安靜,我們忘了那是內在靜默在呼喚我們,那就是我們的源頭,那就是我們的結局。

你需要重新解釋生命的意義,不是用語言文字,而是用靜默的名詞和靜默的語彙。你需要學習用靜默的詞彙去度量你的能力和資格,我們能來到多深的靜默?那就是我們資格的高度,我們的靜默有多膚淺,那就是我們的程度,以初學的身分去發現我們的潛力、能力、創造力和力量。

如果你是一個新聞記者或是一個攝影師,在本子上提筆前,或者在電腦打字前,按下快門前,進入那份靜默片刻,就是你在靜坐時經驗的那種靜默,讓它降臨到你身上,只要一點點時間,五秒鐘也好,然後你的手就會自己自動下筆。你的手指開始自重書寫,你的攝影作品就會成為傑作。

瑜珈士坐在靜默中好幾個小時,有些已經非常厭倦不斷地輪迴轉世,受夠了那些吵雜的噪音汙染,所以立下終生守靜的誓言,有些天主教的,或者蘇菲教的,佛教的,以及瑜珈士等我個人認識的出家人,已經不言不語超過20年。


靜默的練習是一個非常精微的藝術。靜默的練習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科學,它不只是閉上嘴巴,關上雙唇,咬上舌頭這麼簡單。在瑜珈傳統有個字叫做tapas(苦行),這個詞彙現今被普遍的使用,它指的是集中努力,堅忍修練直到流汗,不一定指的是身體上的流汗,而是心的流汗,直指清除所有不淨,我們都害怕這種苦行,我們都害怕強烈的下功夫,我們都害怕長期的承諾,但是,如果你願意立下長期的承諾,去發現靜默深度的奧秘,我向你保證,發現之後就再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