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斯瓦米韋達談Navel-gazers肚臍觀者和Lotus-eaters蓮花食者

肚臍觀者和蓮花食者
Swami Veda Bharati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翻譯:Sujata

英文中有些用詞有非常悠久的靈性歷史,即便當代用法已不相同,原始的用法含帶深層的神秘訊息,有時可能還隱含特別的初階和進階的靜坐練習。

其中兩個詞就是肚臍觀者navel-gazers” 以及蓮花食者lotus-eaters”。前者比較被常使用,後者則可能需要尋找文獻才會知道。

讓我們先來看看前者,它在當代的用法有些,但不全然遠離原始的意義。韋伯大字典定義為一個緊盯著自己的肚臍誘導一種神祕的恍惚。根據美國傳統辭典,觀肚臍是一種過度自省,自我吸收或者專注在單一事件。但這些定義都已經有些背離原來的用法。

肚臍的概念是任何事情的中心點,在整個印歐語系以及神祕學傳統中,是一個很古老並常用的詞彙,車輪的中心就是他的臍或者本堂。

在吠陀經中我們讀到

我問何處是大地的盡頭?
我問何處是宇宙的中心?
我問這多產駿馬的精壯力量來源?
我問世間至上的空間?
這火壇是大地的盡頭
這火供是宇宙的中心
這蘇摩汁(植物之王的汁液)是多產駿馬精壯的力量
這被揭示的經典傳述就是世間至上的空間。

梨俱吠陀 1.164. 34,35



在梨俱吠陀的其他章節,有一個觀者,一位聖哲,一個仙人,名字是那巴內迪虛塔,這名字的意思是最靠近肚臍(中心)的人,他是梨俱吠陀第十本第61/62節的那個觀者。他是第一個人類-摩努的兒子,他宣示了他了悟真實時說:

這是我的肚臍
這是我的同伴血親和家
我就是這些閃耀的光華(天神)
這個全部就是我
(儘管)出生兩次
我是真實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梨俱吠陀10.61.19.

古希臘德爾斐神諭的神聖所在地被稱為地球的肚臍,從神諭上說明這些類似恍惚的狀態,可以判斷這些就是靜坐的狀態,可能是在專注於肚臍意識中心後發生的情況,德爾菲的代表象徵,翁法羅斯(譯註: 希臘文肚臍的意思,常以圓柱形大理石表徵)很像今天在印度廟宇擺放的林枷,只是翁法羅斯像被包覆在網狀中,這些連結顯然是非常古老的。

所謂肚臍凝視並非用眼睛凝視肚臍,它需要兩個步驟:

1.     呼吸,不是從胸腔,而是從腹部和橫膈膜(居於胃和肺的這一整塊肌肉)呼吸。並藉由緩慢輕柔的吐氣吸氣韻律,觀察這個區域的起伏。

2.    在靜坐數千種法門中,不斷專注心念在肚臍區域,這有許多種變化方法因目的而異。例如,你可以觀想在肚臍有一個紅色火焰,或者一邊專注心念在肚臍區域,一邊默念祈禱文或者個人咒語,

這些練習,瑜珈靜坐傳承的老師們都很熟悉,但還不只是這樣。

練習hesychea,靜止,是基督教傳統、希臘和俄羅斯東正教中很重要的向內朝拜的方法,這需要配合祈禱文(例如耶穌禱文)專注在呼吸流,在希臘名為皮羅卡利亞(Philokalia)的系列經書以及斯拉夫和俄羅斯教堂名為多博脫路必也(Dobrotolubiye)經書中都廣泛的被教導,hesychea字面上意義愛美好的事物,有許多英文的翻譯可循。

在希臘的聖山阿索斯山(一個希臘和尚自治的修道共和區)上的當代出家人,靜止也是寫在主要的修行手冊上,希臘和俄羅斯東正教的教堂基督徒廣泛的遵循著,它的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教導以伴隨耶穌禱文以及呼吸覺知的靜坐技巧,在某些方法上,也觀察在肚臍區域的呼吸流動。這個進入沉思的方法在希臘文中稱為翁法羅斯肚臍沉思法。

西元四到十五世紀,皮羅卡利亞的教義中包含了教導精通靜止法門。它的哲學,奉獻和修行影響了例如俄羅斯作者尼古拉‧果戈里和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教義中回答了幾乎所有有關當代社會對靜坐提出的問題和挑戰。

其中一個最偉大專研此道的支持者和導師是13~14世紀的聖格雷戈里帕拉瑪斯。他主要的對手巴蘭姆質疑那些把心擺在肚臍的人,從這個階段開始,這個詞彙就開始有了一些改變,變成後來的帶有貶損意涵的肚臍凝視者。又或者,是在英屬殖民執政者統治印度時,刻意貶低當地靜坐者,諷刺靜坐者只是呆坐著的懶人。這個字彙在英文被廣泛使用是在1900以後。

上百萬人不帶覺知地使用語言,但也有人是有意識的使用,當他們看著一個字,它的整個歷史和成語的連貫閃過他們的腦袋如同一個單一的圖片。那些人是有意義地使用語言。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這個名詞‧肚臍凝視者,這個詞代表著的是用以上陳述的方法去練習靜坐的人。

讓我們都成為肚臍凝視靜坐練習者吧!

另外一個少為人知的名詞是吃蓮花的人英文用lotus 或者 lotos,前者是拉丁文,後者是希臘文。希臘文的吃蓮花的人(lotophagoi)在西洋文學中很著名。

最早可以追朔到大約西元前八世紀荷馬(譯註:著名希臘詩人)的著作奧德賽第九冊。書中提到奧德賽斯的船艦被風吹往北非,他和他的水手們著陸於吃蓮花者的國度陸地。當地好客的人們提供他們僅知的唯一食物,蓮花,蓮藕和蓮子。希臘的水手屈服於內在滿足和昏沉,不再想要航行回家,希望就此居留在蓮花國中。

奧德賽斯強迫他們回到船上,讓他們禁食直到蓮花的效果退去才終能航行回家。
有關這故事被詳細記載於阿佛烈·丁尼生男爵(1809~1892)的英國文學作品173行詩作食蓮花者中,也和荷馬一樣在詩中描寫了吃蓮花人的懶散和怠惰。類似的懶散的典故也被描繪在(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尤里西斯第五章中。同樣的,美國女作家伊迪絲·華頓也在她的小說純真年代中第六章引用這個典故。

在神話年代,和事實有遙遠距離的事情將常被編織成錯綜複雜的神話。很有可能在西元前八世紀,印度靜坐大師的故事被傳到他們的世界,印度對於當時希臘人來說是個神祕島國,自埃及以東的世界地圖是模糊的。神話和故事流傳過去往往引發吟遊詩人,流浪歌手和說書人的想像。

儘管埃及以豐富的蓮花聞名,然而是印度才賦予蓮花充滿神秘和象徵性的意義。我們認為是印度瑜珈修行者的相關傳說被扭曲,乘著許多說書人想像的翅膀而被遠飄流傳。

一些詩評者認為,丁尼生詩中描寫的蓮花國不像是實境,比較像是一種視野,例如在詩中的第16-17行中:

陳年之雪的三個靜止尖塔上
蹙立著落日的紅暉,沾露著陣雨的水滴


明確的描寫了象徵性的山景有著三個雪峰,但是不管是在荷馬或者希羅多得,現今利比亞的地區,並沒有所描述的三雪峰,問題來了,那麼所描述的三雪峰究竟是甚麼?這個可能有等到另外找時間來對這個詩做更完整的分析。

在揭開神秘面紗之前,有些事實閃耀欲出,在丁尼生的詩中,我們讀到有一些詩句暗示到不常見的疲倦狀態,似乎有跡可循指的可能是靜坐或者瑜珈睡眠(有意識的睡眠,瑜珈行者熟悉的非睡著的睡眠)狀態:

每一個確實都收到了
對他,如奔騰的波浪的滋味
從很遠很遠襲來,好似要哀悼和狂歡
在陌生的海岸,如果他的同伴說話
聲音薄弱如自墳墓傳來
看似深深的沉睡卻又全然覺醒
心跳的聲音如音樂就在耳邊

 一個未曾進入靜坐或者未曾受過瑜珈睡眠訓練的人可能只會解釋那樣的心靈狀態成非自願性的疲倦和慵懶感覺。然而,對於一個靜坐導引者來說,這些字裡行間說明了完全不同的意識狀態,那是荷馬、丁尼生或詹姆士喬伊斯所不熟悉的。
丁尼生的詩描寫了吃了蓮花的水手們的四種經驗,讓我們以一個靜坐引導者,一位瑜珈行者的觀點來看:

1對他,如奔騰的波浪的滋味
從很遠很遠襲來,好似要哀悼和狂歡

這位詩人,不知道靜坐的狀態,用了負面和悲傷來詮釋這個經驗,事實上,對於深度靜坐者而言,外在的聲音會好像從很遠很遠傳來很不清晰。在靜坐的科學研究上,常會進行一種測試,會製造一個突然的聲音去觀察腦波的反應是否依常。在經驗靜坐者的腦波反映通常很微弱,不同於一般醒著的狀態。

第二個情況是:

在陌生的海岸,如果他的同伴說話
聲音薄弱如自墳墓傳來

在這裡詩人是不對的,在靜坐狀態中不會聽到人的聲音,他給了自己想像的出口,事實上,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會改變變成低沉,如從肚臍中心和心口中心發生般,而不是從喉嚨或聲帶。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這個主題,請參考筆者兩堂錄音:培育靜坐狀態的聲音品質,或者去上被訓練過的人的靜坐課程,聲音會變得低沉好像來自墳墓般,但不薄弱。

3. 看似深深的沉睡卻又全然覺醒

這是對於瑜珈睡眠完全正確的描述,瑜珈行者在此狀態下會產生出delta腦波,是大腦能夠產生最慢的腦波。一般人會在很深沉睡後有這樣的腦波,但卻叫不醒,然而瑜珈行者當產生出這樣的腦波,看起來像是沉睡不起,卻保持對周遭全然覺知,這是經過心理生理學家研究實驗被確認的。

4. 心跳的聲音如音樂就在耳邊

從瑜珈行者的觀點,這行詩可用以下兩個層面來說明:

a.    高度進階的靜坐者,他能夠聽到自己在靜坐時的心跳聲和律動,有些靜坐系統,瑜珈和蘇菲,都教導求道者去傾聽心跳並且隨著那個韻律持咒(默念覆誦神之聖名)

b.    那些用音聲瑜珈練習的人,對聽到內在音樂十分熟悉。

另外一個我們沒有引用的詩句是有關水手們喪失了對世間事物的興趣。他們滿足於內在圓滿的狀態,不想回家。

他們合唱:

為何我們承載沉重
被尖銳的痛苦完全的消耗殆盡
當所有其他的事情都能自疲憊中休息
萬物都在休息,為何我們獨自辛勞
我們辛勞著只為了爭奪第一
然後發出永恆的呻吟
拋出一個接著一個的悲哀
永遠無法收起羽翼
從漫遊中停止
既不在沉睡者聖膏下挑眉
也不隨著內在靈魂歌唱和聲
除了安靜沒有其他喜悅
在這芎蒼之中,我們為何只能辛勞?

這是當展開靈性道路時,處於冷靜狀態下經常會有的陳述,這是不斷重複的出離的感覺,在佛教和吠陀傳統都被描述。但它並非導向昏沉懶惰,而是內在的平靜。在丁尼生的詩句:

除了安靜沒有其他喜悅

shama的教義相同,瑜珈和吠陀傳統中的內在和平以及寧靜,和佛教的奢摩它都是一樣的,蓮花食者能夠達到這個狀態。

如何吃蓮花?

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揭開蓮花食者的神祕,只有完全了解昆達里尼瑜珈哲學和方法的人,能夠了解以下陳述真正的意涵。

在這個系統裡,描述了七個主要意識中心,位於大約在

(1)脊椎的底部; (2)生殖區域; (3)肚臍區域; (4)心臟區域; (5)喉嚨區域; (6)兩眉之間; (7)頭蓋骨光暈。每一個中心都實現和控制特定的心理生理系統和人格的運作。這些中心被稱為脈輪或者蓮花。在傳統上的色譜圖,都畫著花瓣上刻有梵咒的蓮花。

當靜坐進步,其中一個最高階的靜坐包含了,透過靜坐大師的啟引,依序透過蓮花花瓣去導引心的專注。每一個花瓣都有一個單音節的梵咒,包含了梵文字母,在花瓣上一同被觀想。在這個過程中,

(1)下行,從眉心或者喉嚨中心到脊椎底部
(2)上行,相反的順序。

當這些順序都被完全精通,他們的效果顯現,花瓣不見了,蓮花被吃掉了或者消耗了,它們的能量併入主幹,昆達里尼流之主流,如此就變成一個蓮花食者。

這個事實被寫在帕瓦蒂的故事裏,在唐特拉系統中,帕瓦蒂被認為是昆達里尼的擬人化人格,昆達里尼捲曲著躺在脊椎的底端,苦行禁慾修練,為了等待遇見終極配偶希瓦,希瓦居住在凱以拉薩(千瓣蓮花)山上,她先是只吃蓮藕,後來只吃蓮葉和花瓣,當她最後連蓮葉和花瓣都棄食,她變成了阿帕南””沒有花瓣的人,她變得瘦弱,有如昆達里尼的中脈發亮,也像發光的蓮幹,只有在那刻,希瓦才出現在她面前然後兩人才結婚。

這是在傳說中蓮花食者背後隱藏的故事,帕瓦蒂是第一個蓮花食者,我們都只是模仿她。這也說明了,有些常用字和片語經常有他們隱藏的靈性秘密,只有那些修行者,不斷努力靈性練習的人,才能看到這些秘密。

本文版權屬於作者斯瓦米韋達所有,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拷貝或者出版。@ahym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