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師資介紹sujata

Namaste~~~(向您內在的神性致敬) 

感恩歷代喜馬拉雅上師傳承的牽引,引領有緣的你來到這裡。在介紹自己之前,認為認識傳承比認識個人更加重要。

在當今多元豐富的學習環境中,常有人問:「瑜珈到底有多少派別?你們的『派別』有什麼特色?」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首先,瑜珈老祖宗並無設置派別。坊間所見五花八門的瑜珈名稱,大多是瑜珈傳播至世界各地之後的演變與延伸。它們往往只是從整體瑜珈教法中抽取出體位法(āsana)這一部分,進行深入的研究、分類,並加以創新與改造,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練習方式。有些甚至在歐美等地,以法律名義註冊成品牌,冠上所謂「獨特」的瑜珈方法。這些現象,都是近代「瑜珈產業」的發展結果,在數千年來喜馬拉雅深山的傳統中,是從未見過的。

那麼,什麼是喜馬拉雅傳承呢?在此,先引用我們的上師——斯瓦米拉瑪(Swami Rama)的解釋作為簡要的說明。若日後你有緣一同學習,將樂於分享更多來自這條智慧傳承的寶貴教導。

我們的傳承的獨特在於,它連結的是一個沒有間斷的聖哲傳承,年代甚至遠過香卡拉,透過香卡拉傳統傳遞的喜馬拉雅傳承,是過去一直很純粹地在喜馬拉雅的洞穴中的堅忍實修,有別於在印度平地的關係機構。

~斯瓦米拉瑪






至於個人的小小簡歷,其實一句話就能說完:sujata只是喜馬拉雅瑜珈歷代上師的學生,僅此而已。透過他們的靈性指引,此人成為一個媒介,在台中地區與大家分享瑜珈。所分享的一切,都源自上師與傳承老師們的教導與恩典。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這樣的介紹可能顯得有些虛無飄渺。老師曾說,如果你的立意是真誠地想傳播正確的瑜珈知識——也就是符合《瑜珈經》所定義的「瑜珈即三摩地」的傳承智慧——那麼,某些看似繞口的「外在資格」陳述,還是有其必要。它們的作用,是讓學生有意願走進來,願意聽你說話。

而一旦學生來到這裡,我便會退下引導者的位置,把那份引領的力量,交還給我的師父。


因此回到大家習慣的簡介方法如下:


sujata (E-RYT500, MSc) 留學英、日碩士,瑜珈資歷二十餘年

主要師承資歷:
神的僕人的僕人,斯瓦米韋達的學生。
(從嚴謹定義下,未達嚴格弟子資格定義的四大條件,絕不言說自己是弟子,斯瓦米韋達則絕對有資格說,他是斯瓦米拉瑪的弟子,詳見本部落格文章:弟子四規。)

長年深耕心靈瑜珈、靜坐、靜默與瑜珈經典的研習,用心將5000年古典瑜珈傳統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給不同程度的瑜珈共修者,期盼能與有緣人一同探索更內在的深層意識層次。


次要資歷:
•國際喜馬拉雅瑜珈傳承英文常規師資培訓班最高階完訓並授證
•國際喜馬拉雅瑜珈傳承師資培訓計畫(TTP)教師及後培訓導師
•國際瑜珈聯盟註冊最高認證資深瑜珈導師E-RYT500
國際瑜珈聯盟專為瑜珈老師提供持續教育認證YACEP
•《博伽梵歌 喜馬拉雅瑜珈傳承先聖先哲的智慧》作者
•斯瓦米拉瑪著作《業力》《神聖旅程》(已出版)
                           《博伽梵歌永恆之心理學》
                           《Om 永恆的見證者》
                            《情緒的創意應用》(暫定書名)譯者
•斯瓦米韋達著作《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已經出版)
「靜默I」「靜默II」(暫定書名)譯者
•博伽梵歌與瑜珈哲學研習工作坊授課講師
•靜默營、調息、靜坐工作坊授課講師
•喜馬拉雅天空瑜珈資深整體哈達瑜珈引導師


與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相遇,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次發生。斯瓦米韋達是此人靈性上的導師與父親。他在有形之身時的指導,以及捨身之後的內在引領,從未間斷。

老師對瑜珈的理解,與當今社會流行的各種「派別」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我們依據的是古典《瑜珈經》的最早且最具權威的註釋者——威亞薩(Vyāsa)對「瑜珈」一詞的定義:「瑜珈即三摩地」(yogaḥ samādhiḥ)。當定義明確,修習的方向、重點與次第也自然清晰。

對我們來說,瑜珈是一條內修之路——透過調心(也可以說是情緒與人格的淨化,即戒( Yama)、律(Niyama)、調身Āsana),以及調息Prāṇāyāma),逐步讓感官向內收攝,引導專注與禪定,最終抵達三摩地的境界——在那裡,有永恆的愛與平靜等待著我們的歸返。

這樣的修習方式,與坊間多半將重點放在體位練習、強調身體柔軟度,或者創造各種嶄新名相與風格的流派,有著根本的不同。



衷心期盼能透過這個分享的平台與大家結緣。或許,這是你第一次接觸瑜珈——不用擔心自己骨頭硬,這些都是外在的假象與限制,與真正的瑜珈修習無關。如果你渴望尋回內在那個平靜、喜悅而真實的自己,歡迎你與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探索瑜珈深海的旅程。

斯瓦米韋達在師資班畢業所贈與給我們的教導是:

你在師資訓練途上踏出了第一步,你的師資訓練不會隨著取得證書而結束,我要強調兩點:你的證書應該來自你的學生們,那是張甚麼樣的證書呢?那是當學生走出你的教室後說想著:我進教室前充滿干擾困惑,離開教室卻帶著平靜的心靈,以及當我見到我的老師,我感受到被愛。如果你有這兩張來自學生給予的證照,那麼你才成為一位老師,學生帶著干擾困惑進來,帶著平靜出去。 

教學無關乎你是如何流暢地帶著體位法,你不是在教授體位法,你是在教授人,生命,生命的哲學,你是以自己為範本在教授生命的哲學,你個人的範本就是自己處於平靜。 

你在學生進教室前靜坐,所以你的愛被喚醒,你的平靜被喚醒,所以你和傳承的聖哲大師們的連結被喚醒! 

當你為教學準備靜坐,你將你的座位臣服給上師,給大師,給靈性上師,讓他們透過你來教授,唯有如此教學才具效率,教學才會有益成功,這樣的教學會成為磁石,因為人們會有如鐵被磁鐵吸引般朝你而來。


這是我們傳承所有老師一個非常有愛的任務,也說明了我們分享瑜珈的目的是希望所有來到這裡學習的人都能帶著愛與平靜回家,回到我們靈性本我永恆的家


願神祝福你!
Namaste, 
sujata 









本文短址  https://reurl.cc/EQRn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