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2018秋季靜默營_與我們一同山林瑜珈僻靜





你聽過秋季樹葉掉落的聲音嗎?

你聽過月光甜美的流動嗎?

你聽過愛越過雲攀入窗台的聲音嗎?

這些美好的無聲之聲,

唯有在靜默時化作內在的音符,

而那些音符會有如酵母,引發靜默的熟成,

成就生命美麗的歌曲。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博伽梵歌第二章定慧者篇概要

第二章是所謂的定慧者篇,主要因為上主聖克里師那回答了阿朱那的四大提問:分別是


一,定慧者在三摩地中是如何穩坐?答案在2.55
二,定慧者起坐後,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說話(言語 語調)2.56~57
三,定慧者起坐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坐2.58~63
四,定慧者起坐後,如何走路2.64~71
2.72 則總結以上最後的成就。


能夠這樣分析解構的釋論者幾乎少之又少,舉凡我閱讀過的釋論(至少有十個版本),大概唯有那傳承祖師爺獨自一人以及斯瓦米韋達,這兩句就是在回答第三問,但是如果你只是看坊間一般的釋論,大概你會一頭霧水,為何這樣就算釋解答?這跟坐有何關係?

我們整理一下上主如何回答阿朱那的第三個問題:一個定慧者是如何坐的?

他必須是已經有如烏龜一般把心從感官對象將感官收攝回來(2.58),
這樣還不夠,還必須連同那個對感官對象的品味慾望也收攝放下(2.59),
接著,還得透過不斷重複練習,讓感官的受控更加確實,才不會眼睜睜看著感官再度放逐於感官對象(2.60),
練習專注與奉神是讓我們可以穩固收攝感官的方法(2.61),
控制第十一個感官,心的重要性,不受控所產生的連鎖危險(心放逸在感官對象,執著,慾望,憤怒,迷惑,失去正念記憶,失去明辨智慧,沉淪墮落 2.62~63)。

試想,我們在靜坐時無法穩定,不就是因為知覺感官,行動感官無法收攝,不就是因為第十一個感官:心,無法受控,不就是因為十一個感官的奔騰釀成了情緒的大禍,無法辨認真實與非真實,而無法入定嗎?

因此,一個靜坐者,絕對要熟讀上主的開示,了解這一切讓我們離定的始末,進而透過不斷不斷地練習,來穩固在靜坐中。其實這樣解構起來,我們可以說博伽梵歌與瑜珈經其實說的都是一樣的事情,透過八肢瑜珈的練習,心的淨化,調身,調息,調心,才終於來到收攝感官,而這裡說的幾個點,都是從收攝感官之後的一些根本練習,但基礎永遠是重要的,沒有前面那一些練習,要從外肢進入內肢,又談何容易。

至此,我們是否應該深思,我們平常真的練習了瑜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