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斯瓦米韋達的新年祝福

我藉此機會向你致意。

祝福你,願靜默的聖潔持續在你內在永不停止的展延。
我祈禱這特別的一年,可以讓我們共同的靈性的願望實現。

當你歡慶這個時節,要記起你每次持誦靜默夜,聖善夜時的那份神聖。

只有靜默是神聖的。我祈禱你能持續每天坐下來靜坐,那些持續靜坐者,將逐漸學習在靜默中讓問題得到解決。

你會發現在接下來的一年,你的靈性內在中心會更細微、深沉並強烈。我預見這會發生,並祝福你們能與我分享這成長的經驗。

願我們在這季節共享的愛陪伴你一整年,我祝願喜樂、繁盛以及恩典降臨在你與你所愛的人身上。

喜馬拉雅傳承的僕人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瑜珈養生觀 ~~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瑜珈養生觀 ~~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現在很流行的一個養生觀念是所謂的「整體健康」(Holistic Health)。「整體」(holistic)這個詞是源自於希臘文的holos,等於是梵文的purnata,意思是:個體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圓滿完整的,而且個體作為一個整體而言,是大於它各個組成部分加起來的總和,而整體也是圓滿完整的。holos這個字的另一個連帶意義是英文的holy,表示神聖純潔。因此,「整體健康」追求的目標是整體的健康,意思是人格中所有的部分都是調和的。holos要表達的意義不僅是一種過程或是一個狀態,而是終極的完成、實現。這個字常常是使用在火祭聖禮中,例如印度人做火供祈請神明祝福的儀式中,當所有的供品都投入火中了,表徵儀式完成,神明接受了祈請,就叫做「圓滿」,也就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和祭師所心儀的holos。印度人到今天還會在火供儀式完成時唱誦「功德圓滿」的咒語:

Purnam adah purnam idam
purnat purnam ud-achyate
Purnasya purnam a-daya
purnam evava-shishyate

彼是圓滿 此是圓滿 (圓滿有完整、完成、完美、完善的含義)
圓滿是從圓滿中提出;
將圓滿減去圓滿
所餘者還是完整的圓滿。

這裡對圓滿的頌詞,它的概念和數學中、哲學中對「無限」這個概念的定義是相同的。

依照「整體健康」的字面意義,要做到這樣的圓滿,在心態上就要將人格視為是神聖的,也就是哲學中將人格比作「神的殿堂 」,是健康的人、病人、治療者,都要虔誠而仔細照料的神殿。

健康這個字(health)也意謂著治療(healing),健康與治療這二個英文字又源自於古老的撒克遜字「整體」(whole)。在印度,與「健康」對等的字是svasthya,是形容sva-stha的狀態。sva-stha在梵文中的意思是,安住、自足、自在,更高一層次的意義是,安住於自己無邊無際的本性中。這意謂著,如果沒有體悟到自己內在那無限的神性,任何促進健康的手段都只是片面的,是不可能得到永久而完整的健康。sva-stha這個字離不開自己的本性,所以「整體健康」就是不仰仗自己以外的因素,要安住於自己全部要素所組成的整體中。如果有任何缺陷,不論是生理、心理或是心靈上的缺陷,如果不是完整的整體,就是種疾病。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能有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但是假如我們不認識構成生命各個成分,你要怎麼讓它們調和地運作?根據印度古代的養生醫學,也就是阿育吠陀(ayur-veda)的理論,每一期的生命,每個生命的過程,都是覺性的連續,是由四個部分結合而成的:身體、官能 、心意、心靈。唯有認識了這四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才算是真正了解生命的過程,我們才會了解,只有完整的整體才是健康,我們才能明白缺陷對健康的影響。要對治各項缺陷,我們就要先認識它們的成因。

斯瓦米拉瑪在《整體健康 》那本書中寫道:「現代的人都在扼殺自己的良知」。這裡的良知指的是對自己神聖、圓滿本性的覺知。我們對健康的訴求,都是片面的,因為我們沒有把構成生命過程的四個因素通通列入考慮。例如,在治療骨折的時候,我們只研究骨骼的康復。我們知道病人是「如何」骨折,可是我們是否知道他「為何」會骨折?為什麼他會心不在焉以至於發生意外?在生理狀況相同的情況下,在血紅素指數等等因素都相若,為什麼某個病人比另一個病人康復得快?

又例如,現代醫學對於免疫系統的作用有很深入的研究,可是為什麼有的時候身體會跟自己作對,讓免疫系統不能發揮作用?意志在免疫系統作用中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意志又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心的所在又是什麼地方?意志是藏在心的哪個角落,我們能不能把它找出來分析一下呢?

阿育吠陀在談論疾病的時候,用了二個詞:惱(adhi),病(vyadhi)。惱是心理的不滿足、不快活的狀態,是由於貪婪、欲求、忿怒等等不聖潔的態度所引起的。這些是心靈和心理上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就叫做病。我們在阿育吠陀最重要的文獻「查拉克文集」中,反復地讀到:所有生理的病,都是由惱所引起的。這其中的因果關連,在有的生理疾病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它是由什麼樣的心理和心靈的惱所引起的。而有的就不是那麼明顯,因為它是和業力有關,細微身 是怎麼運作可不是肉眼可以看見的。

阿育吠陀認為像忿怒、妒嫉、貪婪等等,都是種心理疾病,有心靈上的成因。當心靈修行的功夫深了,就逐漸削弱惱的強度,進而可以消除引起生理疾病的成因。所以我們要充分了解二個方面:心靈與心理的關係,身體與官能的關係。唯有充分掌握了這二方面的知識,才能夠全面地診斷出疾病的成因。例如,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活恐懼之中的人會招致危險上身,為什麼免疫系統失效是種自殺的形式。斯瓦米拉瑪說:「任由恐懼擺佈就簡直是自殺」。所以如果不從改變心理態度著手,就算做再多的有形治療,療效也不會持久。只有先把根本的惱治好了,才能夠預防身體的疾病,才能夠讓疾病痊癒。

惱和病的相反面是三摩地(samadhi)。阿育吠陀談的三摩地是什麼?三摩地字面意義是和諧聚集、圓滿解決、把對立的融合為一。有衝突、有不平衡的地方,三摩地帶來統一、和諧、平衡。在心靈修行中,禪定的最高境界也是用到三摩地這個詞。如果心靈、身體、心理不諧調,就製造了惱和病的誘因。只有它們完全平衡了,才會達到三摩地的境界。因此,健康的人的心是平和的,是沉浸在對自己「本我」(atman)的覺知中。本我的「意」將能量注入心念中,同時讓心念保持警覺,不讓心念陷入昏沉以致於不能保持正當的念頭、情感、行為。

我們說的不只限於大家所熟知的心理輔導、心理矯正的手法。現代心理學的理論,是根源於西方對於心和靈的觀念,可是西方的哲學思想,歷經二十六個世紀以來,還沒有辦法對於什麼是「心」(mind),下一個明確的定義。現代心理學祖師佛洛伊德,在他的母語德文中,沒有一個字可以完全表達「心」的全面意思。現代西方世界所理解的「心」,他們對於「心」所做的一切分析,都只是限於「心」的前二種狀態:散亂(梵文是kshpitam)、昏沉(梵文是mudham)而已。他們還沒有研究到什麼是專一(ekagra),什麼是滅定(絕對的定和靜pra-shanta或 ni-ruddha),或者三摩地的狀態。

斯瓦米拉瑪說過:「心專一了,意才有活力」,這句話關鍵所在是「活力」。「意」要活力充沛才有效力,才能有效改變人格的缺陷。所以我們強調,要先學會怎麼去使用、去駕馭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調和了,內在沒有衝突了,我們就可以防止那些會產生傷害的因,例如對別人施以暴力,例如對自己的暴力(壓制自己的免疫系統),等等。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把骨折醫好,在幫傷者縫合傷口的時候也要教病人怎麼把心定下來,教他要慢下來,例如把呼吸放慢。

阿育吠陀的文獻說,健康是種samya的狀態,就是人格所有的部分,身體、官能都達到均衡的狀態。在其他經典中,例如《薄伽梵歌》,也一再強調我們要學會怎麼讓心處在平衡 的狀態。心平衡的同義詞是「住於原質」 。「原質」的定義是諧和、躁動、陰暗三者達到完全均衡 。要達到這種絕對均衡的狀態,就非要有專一、禪定的功夫。

也因此難怪印度的醫院一直是附屬於寺廟的,到了近代才分家。拜神和治療在過去都是統一由高僧來領導。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些修道的場所會附設自然療法的單位,與心靈的修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斯瓦米拉瑪會創立「喜瑪拉雅醫院信託」,然後讓它和修道的學院成為姐妹單位。

在我們的喜瑪拉雅醫院服務的醫師和護理人員,每個人都要自己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要學會怎麼放鬆身體,怎麼把心的步調放慢。住在醫院的病人,不論得的是什麼病,我們也教他們正確的呼吸方式,讓他們能把心定下來,否則一般病人很容易受害於心情焦躁而延緩康復。駐院的心靈導師會巡視病房,輕觸病人的額頭,教導提醒他們用心念來幫助自己,加速康復。

我們這個時代所迫切需要的是加強大眾對「整體健康」的意識,目的是應用修證的原理來淨化心靈,防止「惱」病在心中生根,從而有效抑制生理的疾病,降低疾病的強度,縮短康復的期間。

願我們都能實現身體、官能、心理、心靈的調和,也讓這個大地回復她療養眾生之母的角色。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與大師對談 斯瓦米韋達與學生的問與答QA

學生問: 我很困惑是否真的有神呢?我不太能接受「轉世」的概念,是否有其它的外力在安排這件事?

斯瓦米韋達:
純粹從靜坐的角度來看,你毋須在乎是否有神,因為靜坐跟神是扯不上關係的。我們剛剛說的有神論或無神論,只是不過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但你在靜坐時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至於是否真有轉世,或究竟是誰安排了這件事,如說它是靠外力安排的,這是一種觀點,但從我們的觀念看來,轉世完全是自己的行為所招致的後果。

「業」與「轉世」是一個大哉問,可單獨作為一堂主題課程來討論,現在無法講得很清楚。但你要牢記一個觀念,你的意志是投胎轉世的肇因,所謂的「業」即是「行為」(karma),行為完全受你的意志所影響。一旦你做出行為,就是埋下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必然會成長。但從現在開始,你升起什麼樣的意志,就會決定下一粒是怎樣的種子。你的下一粒種子完全受到下一個行為的影響,而你已植下的種子,它們自然會依照你栽種它們的方式,結出果實。

若你種的是蘋果的種子,得到的就是蘋果;若你種的是有毒夾竹桃的種子,生出來的就會是有毒的夾竹桃。但處在當下,你接下來會採取怎樣的作為呢?你不喜歡夾竹桃嗎?那好辦,為什麼不去種蘋果呢?

你可以改變原本行為的方向和方式。你想知道下一世會有什麼遭遇嗎?很簡單,只要看你這一世是什麼樣的人就知道了。

你可以自問:我這輩子所培養出來的所有心念加總起來,所呈現的形貌如何?我這輩子說過的所有言語、字句,有多少是有用的,是對人有利的,是善良的?

由此,你才能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你會注意到,這輩子累積起來,對人做過的行為總和是怎樣的?曾經說過的話語,整體看來是如何的?

將一切加總起來,就能決定你下一步的處境。

若你這一世正處於一個中間階段,雖已到了三十歲左右,你依然有機會改變這世言行的加總,譬如決定從這一刻開始,只說建設性的言語,便是根據意志來改變人生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問: 您曾經提到「頭腦」跟「心」是截然不同的,那是什麼意思?

斯瓦米韋達:
「頭腦」只是一個器官,而「心念」卻是一股能量。兩者的關係就像是磁石及其所蘊含的磁力、銅線及在線中流動的電流、燈泡及所綻放的光芒。

你要明白,燈泡若失去光明,它就什麼也不是,但光明不需要燈泡來彰顯自己。頭腦只是身體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會執行小部分的心念功能,但不能含括所有的心念。心念是一股能量、一個場,頭腦只是一個工具。

但我們要曉得,心念也是一種物質的能量,而且是最細微的物質能量。所以我們不說「心高於物」,因為心就是物,但我們會說「自性高於心念,高於身體」。心念是聯繫自性與身體之間的橋樑,心念粗鈍的一端,就是我們的感官作用;當我們進入深沉的靜坐狀態,連心念的作用都消失、放掉了,達到「本識」的境界,此即心念細微的那一端。

「本識」是一股純淨的能量,跟物質完全無關。「心念」則是非常細緻、無形的,它的另一端是非常粗鈍的、有形的、物質的。所以心念猶如一寬廣的光譜,涵括很多的東西,從細至粗,依據靈性發展的程度,來決定你的靈性跟心識處於哪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問; 當我領到咒語之後,每天都必須在固定的時間持咒,但有時卻無法做到,那該怎麼辦?

斯瓦米韋達:
雖然我們希望你保持規律的練習,但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有雜務纏身,或者外出旅行,都會讓你無法在固定的時間持咒。但在此時,你仍要將心放在靜坐、持咒等固定的練習上,並且保持彈性,不用硬是要求自己非得在一定的時間做這些事情不可。

假如你受到的只是時間上的限制,這不是真正的問題,因這純屬客觀環境的囿限。若你真的想去做,並不是心念在規避練習,這便不成問題。只要誠心發願,便會發現,久而有之,自然會找到解決的辦法,一切皆能化解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問: 我們如何知曉自己還需要淨化情緒和人格?

斯瓦米韋達:
你可在一天結束時回顧一下,今天起過多少痛苦的念頭,興起多少歡樂的念頭?如你還有許多痛苦的念頭存在,代表情緒還需要淨化。

你要明白,許多情緒會引起痛苦的念頭,例如身體疼痛時會覺得痛苦;又譬如許多人傷害了我,或遭逢各式各樣的處境,會感到不舒服。但一個心靈完全純淨的人,若是跟你處在相同的境地當中,他所會起的反應,只有微笑。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兩性之間~~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兩性之間~~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世界上很多的民族文化和傳統哲學中都有兩性同體(Androgyny)的概念,認為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陰和陽的性質。沒有人是純粹的男性,沒有人是純粹的女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部分是陽性,一部分是陰性,只不過其中某一部份比另一部份發達罷了。這是根據我們個人從前世帶來的業力而定,因此形成我們現在的男女之身。目前的醫學研究也說,人類的胚胎在剛成形的時候,都是陰性的,其後才慢慢因為某些器官的不同分成男女兩性。

每當我講人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質於一身,你們可能就會認為我在講所謂的單性(unisex)的概念,我要一再強調,絕對不是。主張單性的人有一種傾向,他們不承認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男女身體的不同只是個意外的結果,沒有所謂男性的特殊心理傾向,也沒有所謂女性的特殊心理傾向。這種主張在我看來是徹底背離了一個非常、非常根本的性靈的道理。從我們禪修的經驗,從我們瑜伽的哲學,都不能同意所謂的單性,都不能接受男女的性徵是一種單純的意外。除了這個物質的世界,還有更細微的世界,是我們所未知的,也許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

你可能會問,你講的雌雄同體的概念,所謂男性和女性同時在一人身上,究竟是什麼?記得我剛來到西方世界時,給人看一些印度神明的畫像,常有人問,她爲什麼穿著男人的衣服?我說,不,她沒有穿男人的衣服,是他,不是她。譬如克里希那的畫像,給你的是一種女性的美感,他看起來是如此的美,而純潔的美是陰柔的,是種夏克提(Shakti),宇宙能量在表達陰性之美。當男性變得更加完美,流露出斯文、溫柔的性格,所以,你看世界上許多男性完美代表人物的畫像,他們的臉幾乎是女性的。這和娘娘腔不同。這可不是娘娘腔,而是表現出陰性的斯文、溫柔、閑靜、具有創造性的被動感、被動的力量。

我們這個宇宙是依照兩個道理在發展,一個是統一,是合,是回歸到共通的源頭。另一個道理是對立,是分,是變成二。我是一,也是二。我的鼻子不是我的膝蓋,它們是二,但是我的鼻子和我的膝蓋又是一,都是我。你看我現在動這根手指,現在動另一根手指,你看見兩個動作。是的,是兩個但是都是我。講「同」,並不否認其「異」。所以我們講在男性中發展出女性的優良特質,例如慈悲心,例如夏克提,被動的力量,例如溫柔,例如文靜,這並不是要毀棄陽剛之力,而是要讓二者同時並存。因此印度著名史詩《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主角克里希那,他既有著女性化的英俊面頰,又能在戰爭來臨的時刻,在敵前展現男性的氣魄教導阿周那王子起身迎敵,要毫不怯懦地迎敵。陰陽的特質都不欠缺,二者都要發展,是並存,不是讓其中之一削弱了另一者。

今天那些提出單性主張的人在概念上不足的,正是不明白宇宙是一,也有二,同中有異,二又歸一。所以生為男性的人,在他的心靈深處有著那種基本的渴望,要平衡的渴望,所以他會追求陰性的力量,這正是他渴望異性的根本原因,就是那處於休眠狀態的陰性本質。因為他本身陰性本質是處於休眠的狀態,他想要開展它,向外投射的結果就是異性。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在世的時候,他桌上有一張相片,是一座雕塑像的照片。到他辦公室的訪客,常常被他問這張相片裡的塑像是男的還是女的,多數的女性訪客會說是男的,而男性訪客會說是女的。那座塑像的藝術家所營造出來的是一張同時具備男女兩性優點的完美臉龐,看相片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內在弱的一面,看到的是自己在追尋的那一面。

如果有人能夠徹底平衡內在這對立的本性,讓陰陽交融,收攝彼此的力量,他對異性的欲望就會消失,而達到真正純淨的無欲境地。無欲是心中沒有欲念,是心齋,不是無能,反而是活力沖沛,他把活力轉化為被動的創造力量,不論他站在哪裡,都會成為眾人環繞的中心。你靜坐的目標就是要開發你內在陽性的強健和陰性的力量,開發理性和直覺的能力,開發陽性的勇猛和陰性的斯文、溫柔、閑靜。

我起初來到西方社會的時候,發現這裡居然認為男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應該哭泣,我覺得這種想法非常奇怪。在我們家鄉,30,35歲的大男人把頭埋在母親胸前哭泣是很常見的。這完全是受到後天社會文化的影響。去掉這些後天文化上的因素,每一個人都應該仔細找一下,你的欲望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你對性有興趣?這個問題值得你去思考去分析,究竟你內在有什麼因素讓你對性有興趣?

我的答案,唯一的原因是你內在有兩股力量,它們還沒有彼此融合,一旦它們融合了,你就會同時擁有兩者的能量和個性。如果有人能夠讓自己身內同時充塞大自然的陰陽之氣,這個人就會成為絕對無欲的人,這樣的人是很少很少見的,他完全不用勉強不用壓抑,因為他體內昆達里尼(kundalini)的靈力上升充塞入腦,陰陽自然充分融合。他得到無欲的大樂。如果做不到這個境界,那就成了強制的禁欲,反而會撕裂心靈,造成多重人格。所以對於一般人,我建議你還是去過正常的生活。你了解自己內在同時有著陰和陽,仔細觀察自己。同時,你盡量不要受社會文化的影響,去接受一些對兩性的偏見,那是對你自己不公平。

經由對自己的觀察和反思,你能更清楚自己的心理性別,有形的物理世界是由無形的細微世界而來的,你得到的是男身還是女身不是意外。你仔細思維這個陰陽的法則,然後比較一下你自己哪一方面不足,禪修可以幫你克服不平衡,幫你調和陰陽,讓陰陽不再對立衝突。當你靜坐時,你是主動還是被動?禪定的經驗是沒有主動和被動的,是超越了這對立的區分。那就是真正雌雄同體的狀態,兩邊都有,但是又沒有對立。如果你接受世俗偏見的二分法,你心靈內在就不可能融合對立的兩邊。

女性所代表的力量是被動的力量。單單是物質的動態不是力量,單單是能揮動斧頭砍斷大樹不是力量。 在梵文裡,所有關於力量、能量的字眼都是陰性的,因為女性就是夏克提(Shakti),宇宙的陰柔力量。女性就是力量,女性就是能量。在西方社會裡,如果你說女性是被動的,就像是在侮辱女性。常常有人質疑我,你怎麼可以說女性是被動的?我們正需要擺脫這種對婦女老套的偏見!問題出在字眼的定義,如果我們對什麼是主動,什麼是被動的定義能一致的話,你的觀感就會不一樣了。我最喜歡用的比喻是磁鐵和針的關係,你把一塊磁鐵擺在桌面,它只是呆在那裡,你在它周圍灑一百支細針,針就會衝向磁鐵。它們哪一個是主動的?是針還是磁鐵?磁鐵只是呆在那裡,就能令針活動起來,可是表面上看起來磁鐵是被動的。從物理學的觀點看,磁鐵不是被動的,可是一般人會說,磁鐵沒有動,動的是針。這就是定義的問題了,所以當我說女性的角色是被動的,被動不是說什麼也不作,被別人影響而沒有影響別人。其實,這概念正好相反,對我而言,女性的被動是一切行動的核心。她的存在就是引力,這就是夏克提的意義,不是指有形的女人,而是指無形的女性的概念,陰性。


讓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陰陽的關係,人類的語言發音有子音和母音之分,子音是陽,母音是陰。子音是不能獨立的,母音是獨立的,母音不需要子音就可以發音,不需要像K, J 的子音來幫助發音。但是你發K的音,如果沒有A的母音,這個音就讀不出來,只能憋在喉部。你試試發P的音,如果沒有E的音,它只會把你的嘴唇封住。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外形,本質還是存在,但是外形沒有本質是不可能存在的。

根據近代科學家對人腦的研究,他們發現女性的大腦發展比男性完整,可以同樣勝任處理男性的工作,而男性的大腦就比較有侷限性,以致於不能處理女性的工作。從進化的觀點看,女性的大腦比男性進步。進步在什麼地方?就在女性更善於處理微妙的人際關係,所以她們是母親,如果不能善於處理微妙的人際關係,怎麼能扮好母親的角色?